1. 哈哈小說
  2. 根植黃土地
  3. 第89章 社會大學(二)
紫曦Yeung 作品

第89章 社會大學(二)

    

-

加林對於書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書籍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神聖的。在高加林看來讀書不僅是年輕人的人生態度,而且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讀書的價值不單純是追求知識,它還體現在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最重要的是讀書能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陶冶人們的靈魂,治療人們的心理創傷。過去在生活的打壓下,他曾一度彷徨消沉過,甚至都有過激的想法,是書這智慧的大師向他敞開心扉,給他醍醐灌頂,使他精神慰藉。就在他二次被遣返,精神極度消沉的那段時間裡,他便讀了一些傷痕文學,主要有張賢亮的《靈與肉》、古華的《爬滿青藤的古屋》和《芙蓉鎮》、劉心武的《班主任》、盧新華的《傷痕》、張弦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王安憶的《本次列車終點》和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

通過讀書使高加林明白了人生的路應該怎樣走?他終於得出了結論,他的人生就應該像王安憶小說裡所揭示的那樣,“人要善於從各種各樣的生活裡吸取樂趣。到哈爾濱就溜冰;到廣州就遊泳;去新疆吃抓羊肉;去上海吃西餐……命運把你安排在那裡你就把那裡的歡樂發掘出來,儘情享受。也許,這就是人生的樂趣吧。”深處黃土梁峁間的高加林,就應該拿起鋤頭,在大地上繪錦繡。

是書籍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給加林展現大山外麵的世界,因而他對書就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現在他才真正體會到了,“書籍是最好的朋友。當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遠不會背棄你(都德語)。”

“讀書對於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冇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孟德斯鳩語)。”加林認為讀書的過程就是讀者和作者之間進行思想溝通,心靈融合的過程。

小時候高加林讀書毫無目的而言,有啥書看啥書,連環畫可是那時的啟蒙讀物,同學們之間能見到的他都借來讀,縣城電影院門口的小書攤是他上縣必去的地方,一毛錢就可以看六本連環畫。冇有錢他就站在旁邊看彆人手上的連環畫。從《一塊銀元》、《活捉黑風》到《曠工怒潮》、《沸騰的群山》;從《我要讀書》、《草原英雄小姐妹》到《閃閃的紅星》、《虹南作戰史》,甚至於外國的《列寧在十月》、《山村女教師》、《看不見的戰線》及《摘蘋果的時候》等,他不知看了多少連環畫。長大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範圍也漸漸擴大了,高中上學期間看了一些大部頭的小說,像《紅岩》、《青春之歌》、《暴風驟雨》、《豔陽天》、《金光大道》、《創業史》等。馬店學校教學的那三年,讀了不少外國文學名著,像《悲慘世界》、《紅與黑》、《茶花女》、《巴黎聖母院》、《變形人》、《老人與海》、《台絲》、《莫泊桑短篇小說選》等。

有的書他不止讀過一遍,在閱讀時他總覺得自己好像和作者一起探討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奮鬥曆程、情感世界以及認識社會,感悟人生。讀書對他來說那就是一種高尚的精神透析,是靈魂的純潔。因而他常常陶醉於讀書的樂趣之中,有時當身疲無力時,他還用革命導師斯大林一天讀五百頁書的精神來勉勵自己。

每逢天下大雨,建築工地上便停工放假,民工回家的回家,工棚裡睡的睡,玩牌的玩牌,而高加林則穿著泥鞋(膠鞋)打著傘,奔向縣城。加林去縣城除買菸外,就是去縣文化館看書、借書,要麼就去縣街道廢品收購站,在那一堆堆廢紙中尋找自己心中所希望得到的一張報紙或一本舊書,常常會有意外的收穫,淘到自己所需要的書。

在基建隊上班的這幾年,加林淘了不少書,加林選書有個標準,隻要品相好的都要,拿回來翻翻看看,有價值的便留下,冇有價值的可以拿去換書;對於雜誌類,凡是《文史哲》、《文史知識》、《社會科學》、《民間文學》、《紅旗》、《百科知識》、《半月談》、《讀者文摘》、《博覽群書》、《八小時以外》、《知識窗》、《大眾電影》、《世界知識》畫報、報紙合訂本及連環畫等,凡是品相能看過眼的他都要,報紙它主要找《人民日報》副刊、《光明日報》、《文彙報》、《文摘報》、《中國青年報》星期天等。高加林非常珍愛這些在旁人看來是廢物的寶貝,他把淘來的書,先清除一番,右手捏著書脊使勁地在左手上拍打,直到裡麵的塵埃飛完為止。再用濕毛巾把書封麵和封底擦拭乾淨,書的上下切口或書口有不乾淨的地方,便用刮鬍子刀片颳去汙垢,有破損的地方他都用漿糊粘好。加林平常有兩個嗜好,吸菸和買書。勞動之餘讀書使他進入了另外一個天地,使他得到了極大的精神快感。見書就讀是高加林多年養成的習慣,在閱讀中他的思想,可以追隨著作者穿越時空,馳騁古今中外。高加林就是這樣從書中采擷智慧之精華,以重塑自己完美的人格。

勞動之餘,加林就和工友們打得火熱,和他們進行深入的交流,通過交流從他們的身上挖掘黃土文化。就這樣日積月累加林還真的收集了一些民間的東西,像風情小調、信天遊、秧歌曲、夯歌、船工號子、酒麴、輓歌、兒歌、催眠曲等,內容比較繁雜。就小調而言,裡麵有控訴黑暗舊社會的《攬工調》(攬工人兒難,攬工人兒難,正月裡上工十月裡滿。受的牛馬苦,吃的下賤飯。)《五月放羊》(十月裡來日子短,五哥放羊受苦寒。吃不飽來穿不暖,攬工的人兒真可憐。”《迎春攬工》“六月裡,六月六,新麥子饃饃燉羊肉。全家老少都吃夠,可憐我迎春冇吃一點肉。)有反映家庭婚姻愛情方麵的《迎新媳婦》(奴家十七八,小丈夫十二三。十七八那十二三,還不能來玩耍。我把你賊媒婆,你把良心賣!)《禿子尿床》(豌豆開花麥穗兒長,奴媽媽賣奴不商量。藍兒放在平坡上,對著媒婆罵一場。)《打黃羊》(樹葉落在樹根底,知心朋友就是你。山灣裡的石頭河灣裡的水,想回孃家撂不下你。)還有一些民間故事,像《鍋漏》、《木橛》、《憨女婿》、《三秀才巧遇合龍山》、《金牛下山》等。由於該縣是革命老區,因而還流傳許多革命故事,像《**在太相寺》、《**在楊家圪台》、《朱總司令在在寺河》、《岔口會戰》、《彭老總免稅》等。加林便把聽下來的東西聞新記錄下來,這習慣還是他在小學時養成的。那時學校加強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經常請人給學生作憶苦思甜報告,每次聽報告,加林都做了記錄,憶苦者是什麼地方人,在什麼地方給誰攬工,期間經曆了哪些事情,多少年後他都能說清,他現在還保留大量憶苦思甜這方麵的材料。

晚上夜深人靜是加林讀書學習的極好機會,冇有電的時候,他就點燃了用油漆盒給自己做的柴油燈,想挑多亮就多亮,反正電房裡麵的柴油多的是,他就在柴油燈下,認真地看書寫字,時間由他掌握。唯一不好的就是常常以黑鼻孔的麵目出現在民工的麵前,被民工笑他是老鼠偷油。

生活已經這樣了,這裡正好運用法國作家加繆的話,來說加林,“對我來說,貧窮從來不是一種不幸,我置身於貧窮和陽光之間。由於貧窮我纔不會相信陽光下和曆史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而陽光又讓我明白,曆史並不等於一切。”而加林能做的就是白天乾活,晚上看書寫東西,寫寫散文小品之類,其文字不時的出現在報端。

這就是高加林的現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