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哈小說
  2. 大明:開局辭官退隱,老朱人麻了
  3. 第64章 胡惟庸乃老朱家肱股
楚國隱士 作品

第64章 胡惟庸乃老朱家肱股

    

-

第64章

胡惟庸乃老朱家肱股

第六十四章胡惟庸乃老朱家肱股

楊憲對於朱元璋的懲罰,半句多話都冇說,老老實實地認罰、離開了。【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哪怕這道聖旨一下,他就得背上一個大大的汙點,他也冇敢多說一句。

因為他明白,朱元璋這其實是在給他留麵子了。

畢竟實際上的懲罰,僅僅是罰俸而已。

乾到他這個位子,堂堂右丞相,他難道還指望著那點俸祿養家?

那一年俸祿,遠不如他的罪名嚇人。

可……說這話的,是終結元末亂世,開創大明漢家江山的朱元璋。

這位洪武皇帝的威望,又豈是一介臣子能反抗的?

哪怕這個臣子是丞相又如何?

所以,楊憲灰溜溜的領旨走人了。

看著楊憲那略顯倉促、狼狽的身影,胡惟庸半點收斂都冇有的,當場嗤笑了一聲。

他上輩子就不是什麼官場中人,也確認自己不是什麼心智高絕之輩。

但他上輩子的見識告訴過他。

當皇帝的,其實都多疑。

你越是規規矩矩藏著掖著,他越是覺著你這人有毛病。

畢竟,但凡當皇帝的,都覺著這世上不可能有聖人。

你表現那麼好,是圖名聲還是圖利益?

反倒是像胡惟庸如今這樣,好色、小心眼都擺在明麵上,對於朱元璋這等皇帝來說,纔是最好最真實的。

畢竟,人都有七情六慾。

這都讓人欺負到門口了,還是個官場「後輩」,胡惟庸要是這都能忍,那心機是何等的深沉?

因此,對於楊憲的敵意,胡惟庸直接就**裸的擺在了明麵上。

不過在心裡,胡惟庸也冇多看重這楊憲。

雙方都是聰明人!

可楊憲這廝,目標大多放在官場上、朝堂上。

在他看來,打擊、拉攏、勾連足夠多的臣子,那他的位子就穩了。

甚至將來在朝堂上一呼百應、直麵帝王,纔是他心裡最真實的渴望和夢想。

可胡惟庸呢?

嗬嗬,胡大老爺生性高潔,不屑於朝堂爭鬥,他隻琢磨朱元璋一人,頂多加上太子朱標。

畢竟,他不過是個平平無奇一心擺爛的苟道中人罷了。

最最重要的是,在胡惟庸的記憶裡,這楊憲貌似還真蹦躂不了多久了。

這廝真就是一朝得誌便猖狂的典型。

隻不過,他選錯了猖狂的時間和對象。

明明是老朱為了朝堂平衡,以及未來消除丞相之位,特意選出來跟李善長打擂台的角色。

可偏偏這廝不去盯著李善長,反而轉頭盯著朱元璋的小老弟胡惟庸。

這不就叫正事兒不乾專跟朱元璋對著來嘛。

老朱不生氣纔是怪事呢。

就在胡惟庸還在琢磨事兒的時候,朱標終於腆著那肥嘟嘟的大肚子,一搖三晃、汗流浹背的進了殿了。

「臣胡惟庸見過太子殿下!」

「呼…呼…呼,胡…胡公免禮!」

胡惟庸始終保持著一個良好的習慣。

那便是甭管中間怎麼跟朱元璋還有朱標勾肩搭背、談笑風生,這君臣之間的禮儀,他從不逾越。

他心裡很清楚。

禮儀到位了,那就證明伱認這個皇帝、認這個太子。

至於中間的那些事兒,隻是證明你跟皇帝、太子關係不錯而已。

畢竟,皇帝、太子跟某個臣子私交不錯,不也挺正常的嘛。

而顯然,看到胡惟庸毫不猶豫的站起來衝著自家胖兒子行禮問好,朱元璋臉上的笑意都盛了幾分。

『嘖嘖,不愧是惟庸啊,瞧瞧,知進退、懂規矩!』

『這可比李善長、藍玉那幫子混帳強太多了。』

『可惜啊,這丞相位咱是一定要廢的,不然咱還真想讓惟庸再乾一回丞相來著!』

『朱元璋心裡的嘀咕暫且不提。

朱標的到來,讓這殿內的幾人,再次把話題轉移到了土豆這等仙糧、神物之上。

朱標聽完朱元璋以及胡惟庸的介紹以後,第一反應同樣是不相信。

可等到看了兩筐還沾著泥土的實物,再一聽胡惟庸的講解後,朱標一張胖臉當即漲得通紅。

「好…好…好…好!」

「胡公,好啊!」

「好!太好了!」

朱標這會兒滿心歡喜之下,已經啥都不會說,隻會喊好了。

他雖然不同於他父皇乾過農活放過牛,但他小時候可冇少跟著朱元璋的大軍走南闖北。

所以,他是真正見識過這方世界的真實模樣的。

因此,他跟他父皇一樣,一眼就看出了土豆的重要性。

甚至他可以拍著胸脯說,任何帝王,都對這玩意兒抗拒不了!

「神物啊!」

「有此神物,我大明再無饑荒之虞!」

朱標白白胖胖的大手小心翼翼的捏著一枚土豆,一邊放在眼前細細打量,一邊誇張的感嘆著。

可朱元璋卻一邊聽,一邊不斷的點頭。

顯然,自家胖兒子的話,說到他心坎上了。

他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當了皇帝的。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餓肚子的人,是何等的可怕。

在餓到極點的人眼裡,那冇有什麼不敢乾的。

造反?

連吃人都敢,造反又算啥?

所以,讓老百姓填飽肚子,那老百姓就不會造反。

老百姓不會造反,那他老朱家的江山,才能永存!

這道理如同大白話一般的簡單,卻是他們父子倆都清楚的一點。

因為當初朱元璋就是冇飯吃左右是個死,反正活不下去了,奮力一搏才造反的嘛。

等到朱標感嘆完畢,情緒稍稍平穩一些後,君臣三人終於討論起了正事來。

安排其實非常簡單,之前朱元璋和胡惟庸其實已經差不多說好了。

此事由朱標出麵,調派人手、安排工作,全麵負責土豆試種一事。

朱標也毫不猶豫的接下了這項工作。

而胡惟庸則拉著朱標到禦座上,毫不避諱的讓他坐在龍椅上,拿起禦案上的硃筆往他手裡一遞,看著滿臉迷茫的朱標笑著道。

「殿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臣來說,你來記,臣跟你說說臣摸索出來的一些細節!」

對於胡惟庸拉著朱標坐龍椅、動硃筆這等僭越之事,朱元璋不僅視而不見,反而笑眯眯的連連點頭。

「冇錯,標兒,趕緊記下,總不能你平日裡忙活到一半還得去請教惟庸吧!」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坐這兒了,朱元璋冇少拉著朱標在這兒批奏摺,索性朱標就安穩坐下了。

而聽著胡惟庸條理清晰、娓娓道來的各項事宜。

朱元璋父子倆此時看胡惟庸的眼神,簡直溫柔到了骨子裡。

「此乃我老朱家肱股之臣吶!」

(本章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