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哈小說
  2. 大明:開局辭官退隱,老朱人麻了
  3. 第137章 朱元璋驚呆了!胡惟庸的接待工
楚國隱士 作品

第137章 朱元璋驚呆了!胡惟庸的接待工

    

-

第137章

朱元璋驚呆了!胡惟庸的接待工作太別具一格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朱元璋驚呆了!胡惟庸的接待工作太別具一格了!

高麗使臣是第一個來的。

但卻不是唯一一個來的。

對於周邊番邦小國來說,怎麼伺候好大明,對於他們可是一件大事。

畢竟,來大明這兒上貢以後,他們就是經過大明認證了的「靚仔」了。

這要是周邊那些蠻夷再欺負他們,可就是不給大明麵子。

那不給大明麵子,那可就得捱揍了啊。

大明如今可正是武德充沛得一塌糊塗的時候。

同時,大明爸爸這會兒也是大方得很。

朱元璋這人,對於別人拍他馬屁這事兒,實際上可是非常樂意的。

但凡你把他馬屁拍好了,那回報都不會太差。

當然了,老朱的馬屁很不好拍。

要麼你能乾出什麼利國利民的大事兒來,畢竟這有利於他們老朱家的基業。

要麼你就是能揚威於域外,弄出大明的威風來。

若是伱隻會平日裡說幾句好話?

嗬嗬,那老朱可能一腳踩死你!

因為老朱最看不起官員這幅惺惺作態的模樣。

反過來說,但凡能給大明帶來好處和麪子的,那就是他喜歡的。

他不僅得誇還得賞!

這不,眼下這幫子熙熙攘攘朝著大明應天府而來的使團們,不就是湊過來拍馬屁的嘛。

眼前這也是一個小國而來的,論名字的話,胡惟庸哪怕看了那麼多雜書,都有些弄不明白。

要不是提前翻了翻禮部準備的資料,他都弄不懂這國家在那兒。

後來一看才知道,孃的,西南邊陲的小國啊。

而且還是那種加起來萬把人不到兩萬人的小國……

胡惟庸知道,這纔是真正過來打秋風的。

甚至對於這等後世壓根連名字都冇聽過的小國來說,來大明爸爸這兒朝貢,可是大買賣。

說白了,他們不在乎怎麼給大明皇帝磕頭、稱臣。

他們在乎的是每年能拿到的好處!

那些錢糧不僅能讓他們那還胡大老爺富裕的「國王」過上一年好日子。

多餘的東西,還能讓那小國裡的「皇親國戚」「達官貴族」都能喝上一點湯湯水水。

至於說衝著大明齜牙、挑釁?

那是萬萬不會啊!

這種小國腦子最是清醒不過了,半點多餘的想法都冇有。

眼見著這幫子頗有些落魄的使臣,對自己實在是太過於恭敬,胡大老爺自然也不好太過冷著臉。

太熱情冇必要,一切便按照正常的標準走就是了。

而接下來的日子裡,胡大老爺頂著寒風天天在城外晃悠。

這晃悠來晃悠去的,一不小心便接待了得有二十來個使團。

對於其他人,胡大老爺雖說不上多熱情,多至少比起對高麗的態度,那要好上不少。

可轉過頭來,當胡大老爺發現東瀛的小矮子也派了使團而來的時候,胡大老爺簡直離了大譜。

原本一眾官員們,認為之前胡大老爺冷著臉對待高麗,那就應該是態度最惡劣的時候了。

不曾想,他們驚訝得太早了。

胡大老爺眼見著來人是東瀛使團,壓根理都懶得理,直接扭頭回了亭子自顧自的喝茶去了。

說白了,那就是真一點顏麵都不給對方留啊。

對麵那身型矮小跟個大馬猴似的使團團長,眼見著胡大老爺這番作派當場氣得臉漲通紅。

可此情此景,他半句多話都不敢講。

因為這裡是應天府,是離著城門口隻有三裡地的善地。

更別說還有一旁虎視眈眈,感覺軍功馬上要到手的一眾軍士呢。

冇錯,胡大老爺早早的就安排禮部之人拉了一批軍士出來。

還不是那些巡街的廢物,而是京營之中調出來的彪悍戰將。

當時胡惟庸就跟他們說明白了。

「調你們過來,一是顯擺顯擺咱大明的武德充沛、大國氣度。」

「另一個嘛,你們來了以後,若是見著有使團炸刺甚至作亂的,直接下重手!」

「出了事兒本官擔著,立的功勞本官不要,反正那殺的是外賊、蠻夷,立下的是軍功,如何?」

這話一出,一應過來陪著吹冷風的將士們哪有不答應的。

畢竟誰不知道胡大老爺雖然不是宰相了,但歷來信譽槓槓的不說,關鍵是如今哪怕不是宰相了也能扛事兒啊。

因此,一應軍士們,此時看著這群咬牙切齒的小矮子,那可就是如同看到了行走的軍功一般。

不怕你炸刺,你炸刺咱就收拾你!

打完你還要上報軍功。

也不知道是這幫子軍士的表情、神態太過駭人,還是東瀛來的小矮子自己想明白了。

他們還真就偃旗息鼓了,老老實實、一聲不吭,壓根冇走完接待程式就灰溜溜的進城了。

而他們也成了眾多使團當中,唯一一個連迎接程式都冇走完的使團。

到這兒,使團迎接一事兒便乾得差不多了。

而胡大老爺也因為這高麗、東瀛的兩次操作,徹底在各國使團裡揚名了。

對於胡惟庸的身份,他們稍稍一打聽便能知道。

隻是,他們現在都在驚奇。

為何這位天朝的重臣,對他們其中一些國家這麼不太友好?

尤其是東瀛和高麗這兩個國家的使臣,弄明白鬍惟庸的身份,並且聽完城裡邊流傳的各路訊息以後,無不戰戰兢兢的。

媽耶,這等大佬,怎麼就跟咱們對上了呢。

但凡能來大明的,不管身份高低,那至少絕對是他們國家之中統治者的心腹。

並且,一定是個聰明人。

而聰明人有一個習慣,那便是喜歡多想。

尤其是麵對眼下這等怪異的局麵、胡惟庸的區別對待,他們想不多琢磨一二都不可能啊!

於是,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待在驛館裡老老實實的,生怕惹怒了大明。

朱元璋知道這個訊息之後,整個人都楞了半晌。

不是,胡惟庸這接待工作,做得這麼別具一格嗎?

正巧朱標要去禮部,朱元璋便讓朱標去問問!

他現在就想知道,胡惟庸胡大老爺究竟是怎麼想的?

難不成真就不在乎邦交問題了?

這可是大明的顏麵啊!

大明爸爸冇啥理由也不好意思衝著這幫小崽兒下手啊!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