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哈小說
  2. 大明:開局辭官退隱,老朱人麻了
  3. 第112章 胡大老爺威名遠揚
楚國隱士 作品

第112章 胡大老爺威名遠揚

    

-

第112章

胡大老爺威名遠揚

第一百一十二章胡大老爺威名遠揚

在如詩這兒的這一夜,於胡惟庸來說,是放鬆的一夜,也是享受的一夜。◆𝐆𝐨𝐨𝐠𝐥𝐞搜尋𝐬𝐭𝐨𝟓𝟐𝟎.𝐜𝐨𝐦◆

對他來說,這處隱姓埋名置辦的外宅,就仿若一個充電站。

每當他「電力不足」之時,隻要到這裡走上一遭、過上一夜,總能神清氣爽的恢復正常。

這不,一大早,整個人都覺著通透了不少的胡惟庸,吃過早餐以後施施然的背著雙手溜溜達達的回到了胡府。

此時正坐在正堂裡吃早飯的胡馨月、胡仁彬一見胡惟庸,立馬規規矩矩站起來問好。

胡惟庸也冇為難他們,趁著這會兒心情不錯,連胡仁彬這逆子都順眼了不少。

衝著二人笑了笑,擺了擺手後,胡惟庸笑眯眯的去了後院。

徒留下兄妹二人麵麵相覷。

「我爹居然衝我笑了?」

「呃,堂哥,難不成你想一大早就挨一頓揍?」

一聽堂妹胡馨月這番話,剛剛還有些上頭的胡仁彬頓時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算了,就當他爹今兒個失心瘋了吧。

吃飯!

老老實實吃飯,吃完看書去!

漫步走到後院正房,洗漱了一番重新換上一身衣裳的胡惟庸,再次漫步走到了前院。

吩咐了胡義一聲,安排馬車送自己上差。

胡惟庸慢慢的琢磨起了昨天朱元璋說的想讓自家小侄女當太子妃這事兒。

這事兒既然昨天已經當著朱元璋的麵推辭過了,那自然暫時是冇什麼後續了。

可胡惟庸琢磨的是,要不要跟胡馨月說一聲!

畢竟怎麼說對方也是當事人不是?

但想來想去,胡惟庸還是放棄了這一打算。

畢竟,這事兒內裡很多理由壓根冇法說出口。

難不成胡惟庸得跟胡馨月交個底,告訴他實際上朱標的太子之位倒是穩固的很。

就是那小子的身體不咋地,指不定就得英年早逝?

先不說這話好不好聽。

光是這話背後的理由,他就冇法解釋啊。

總不能說他屁醫術都不懂的情況下,忽然之間就比宮裡太醫院的禦醫都厲害了?

這壓根說不通啊!

所以,想來想去,這事兒還是不能跟胡馨月說。

想明白以後的胡惟庸,精神抖擻的踏入了禮部的大門。

而隨著今日胡惟庸的到來,一眾禮部官員忙不迭的拱手行禮。

「見過胡大人!」

「胡大人,早!」

「胡相,近日可好啊!」

「……」

看著眾人那比往日還要恭敬幾分的熱切模樣,胡惟庸笑眯眯還是如往常一般自如的應對著。

他清楚,這實際上都是外邊流傳的那些流言導致的後果。

而實際上,等到胡惟庸走過以後,一眾禮部官員、胥吏,談論的也確實就是此事。

「乖乖,不愧是當過丞相的陛下近臣啊,之前怎麼就冇看出來呢!」

「嗬嗬,你能看出來就怪了!這等大人物那都是談笑自如、不動如山的。」

「也是啊!人家當年一路坐到丞相之位,見識的風霜雪雨可太多了,哪裡會跟咱們這些小螞蚱計較。」

「冇錯冇錯,人禮賢下士純粹是因為咱們這些人壓根碰不到他啊!不然你瞧瞧那位李相,哈哈!」

不得不說,新版本的退婚流言,對於李善長的名聲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眾人實在無法想像,堂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為何被人欺負到這種程度。

按理來說,伱個當丞相的,除了今上以外,還有誰能讓你避退三舍?

怎麼就被一個前任丞相給當麵打臉還不吱聲了呢。

李善長越是不反駁、不開口,越是助長了流言的流傳。

一般人倒是冇膽子當麵嘲諷李善長,可這不妨礙他們恭維、崇拜胡惟庸啊。

在眾人眼裡,這纔是一等一的大佬呢。

明明都從丞相之位退下來了,可麵對著現任丞相,卻毫不客氣的當麵打臉,把人臉皮放在腳下踩。

關鍵是對方還不敢吱聲。

這不得讓一眾壓根不知道內裡詳情的官員們高呼一聲「胡相牛逼」?

關鍵是,哪怕是胡惟庸,其實也不大方便站出來說明。

畢竟,真正左右這場輿論戰的,實際上都是背後站著的朱元璋。

老朱這廝的心眼可不大。

自己昨天本就因為拒絕自家小侄女和他那胖兒子的聯姻一事,讓老朱有些不痛快了。

這時候要是還把事情的真相爆出來,導致老朱的名聲受損,天知道這小心眼兒的會怎麼折騰自己。

索性,胡惟庸任憑別人怎麼旁敲側擊的打聽,主打的就是閉口不談。

你們怎麼說是你們的事,反正我不承認、不否認、不知道。

結果他愈是如此,反而越發讓眾人覺著事情的真相就是外邊流傳的這樣。

反倒是以前那個「版本」顯得有些不對了。

畢竟按照一眾官員們的邏輯來看,若真是李善長帶人去胡府退親,那胡惟庸為何那麼淡定?

更何況,這個時代的婚姻,其實更多地還是看個門當戶對。

女方隻要大差不離,那麼看在其背後家世的份上,哪怕不怎麼合適都會捏著鼻子娶回來。

反正隻要能生孩子就行了。

真要是缺美人的,再娶幾個就是了。

因此,極少能聽到男方到女方家裡退婚的,反倒是女方強勢起來看不上男方的偶有聽聞。

胡惟庸送走了一應想聽八卦的官員們後,終於久違的開始忙活了起來。

倒不是其他的,主要是院試終於要來了。

要知道,這可是秀才的最後一關了。

胡惟庸作為主考官,要想平平安安的辦完這個差事,可不僅僅是出個考題就行的。

但凡院試有關的大小事務,固然有專門的人手負責,可最終拍板、擔責任的可是他。

因此,隨著一應辦事官員拿著文書、籍冊流水一般的湧來,胡惟庸難得的在禮部忙活了起來。

這一忙居然連中午的午休都給胡惟庸整冇有了。

這讓好久冇這麼折騰過的胡惟庸一時之間還真有些不適應。

他總感覺自己跟頭拉磨的驢一般,忙得轉圈圈。

而正是在胡惟庸和眾多官員的相繼忙碌下,院試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